會員中心
 
 
當前位置: 民發(fā)發(fā) » 資訊 » 三農科技 » 農業(yè)創(chuàng)富 » 農大教授的“脫貧密碼” 帶村民走出 “深度貧困陷阱”

農大教授的“脫貧密碼” 帶村民走出 “深度貧困陷阱”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發(fā)布時間:2020-10-21  瀏覽次數:218
導讀:云南省最南端,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河邊村,一排排傳統古樸的木樓依山而建。與一般的木樓不同,河邊村的每棟木樓都嵌入一間帶有瑤族...

云南省最南端,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河邊村,一排排傳統古樸的木樓依山而建。與一般的木樓不同,河邊村的每棟木樓都嵌入一間帶有瑤族特色的客房。


“瑤族媽媽客房”是中國農業(yè)大學李小云教授帶著河邊村村民親手打造的藝術品,也是河邊村的“脫貧密碼”。


請辭學院院長長住貧困村寨 “想讓這個村子發(fā)生變化”


河邊村地處山區(qū),交通不便,是國家級貧困縣勐臘縣轄下的重點貧困村之一。


2014年年底,長期致力于農村貧困和發(fā)展研究的李小云第一次來到這里。


李小云:坑坑洼洼的山路,我們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才到村里,進村看到一棟一棟木頭的破房子,我覺得這是沒法生存的地方。


河邊村里,衣著破爛的孩童光著腳在泥濘的路面上跑來跑去,村民的小木屋四面漏風,人畜混居,異常臟亂……這樣的情景讓參加過30多個國家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研究工作的李小云感到不安。


李小云:我離開的時候,村里人都穿著瑤族服裝到村口送我,村支書說李老師,你還來嗎?我這個人比較感性,就隨口說了一句,來來來。他們說除了鎮(zhèn)里領導偶爾會過來,他們沒見過外頭的人;氐娇h里,我一個人在廣場上走,突然間我想到了,原來問題在這個地方。我過去到一個地方調研都是領導陪著,第一件事到農戶家看一看;第二件事問你家收入多少錢?第三件事拍個照片合個影;第四件事吃完飯走人,回去寫。我覺得這個沒什么不好,總比在家里寫要好。但我覺得天天重復這樣的生活很無聊,我想下一個決心,能不能在這個村里待下去。


回到北京,李小云辭去了擔任多年的中國農業(yè)大學人文與發(fā)展學院院長職務。


能不能將“深陷貧困陷阱的村寨”打造成自然教育基地?


2015年初,李小云回到河邊村,注冊成立了“小云助貧中心”公益組織。


河邊村靠天吃飯,收入主要來自于甘蔗、砂仁、橡膠。近些年,甘蔗經常被野象光顧,村民們收入嚴重縮減。由于氣候變化和價格波動,砂仁也收入甚微。當時,河邊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僅4000元左右,幾乎家家負債。李小云需要找到讓村民脫貧的密碼。


李小云:大家一起討論,討論的結果是什么?所有鄉(xiāng)村都被納入到了全球化市場中,不再有不依賴任何市場,不依賴外部世界的鄉(xiāng)村。他們接送孩子上學,需要騎摩托車,你得買摩托車,你得給摩托車加油。上學、看病這些剛性的支出逐年增長,但他們的收入幾乎沒有增長。


貧困診斷工作持續(xù)了半年,李小云最后得出結論:河邊村屬于結構性貧困,村里沒有人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致富,現代市場經濟卻對他們產生了沖擊。對于這樣一個深陷貧困陷阱的村莊,僅靠一般性扶持措施,并不能幫助他們徹底擺脫貧困,唯一的辦法,就是創(chuàng)新產業(yè)發(fā)展思路,探索能夠提高農民收入的產業(yè)。


記者:問題就是誰都在找。


李老師:對,原來的生計路徑是一個低水平均衡的生計路徑,什么意思?原來的路徑就是生產貧苦的路徑,比方他最適合到林子里去砍砂仁,我讓他搞砂仁,整個的技能、思想、生活方式就是生產貧困的生活方式,必須跳出來。


2013年,習近平總書記提出“精準扶貧”,政府在扶貧領域的力度逐漸加大。當時,地方政府已經為河邊村準備了每戶6萬元的30年無息貸款,建檔貧困戶還有額外4萬元的補貼,并計劃對河邊村實施易地搬遷。


李老師:不能異地搬遷,搬下去他們還得回來種地。這時候有村民跟我講,李老師能不能跟政府講講,讓我們到望天樹景區(qū)去打工去?


記者:為什么不可以?


李老師:我說可以,但不持久。村民的這個想法啟發(fā)了我,我說我們村子能不能搞旅游呢?傣族過年節(jié)的時候我開車下去,看到很多人到望天樹旅游,其中一位游客問我干什么的?我說我在上邊搞一個村子,扶貧。他第一句話就問我能住嗎?我說住不了,車都進不去,他很失望。這件事情是一個轉折點,是我天天想的過程里的一個轉折點。我說河邊村有熱帶雨林資源,冬天很暖和夏天很涼快的,還有這么多花花草草,這么多漂亮的蝴蝶,我們能不能做成一個自然教育基地?朋友們也可以一起來開個會,比酒店舒服。


依托河邊村雨林資源和氣候條件發(fā)展旅游業(yè),在河邊村發(fā)展會議經濟,將河邊村打造為自然教育基地的計劃在李小云腦海里誕生。實施這一計劃,李小云設想,首先要建造充滿陽光又有瑤族特色的房子。所謂“建造”,并不是推倒重來,而是保留房屋原有的木質結構,改造每一戶村民的房屋,并在此基礎上嵌入一間傳統與現代相結合,功能完善的客房,李小云給客房起了一個詩意的名字,“瑤族媽媽的客房”。


“瑤族媽媽的客房” 從堅決反對到示范建成


當地政府采納了李小云提出的利用異地搬遷的資金原地建設的建議,出資幫河邊村的村民改建新房。可當李小云將這個消息告訴村民時,卻遭到了他們的反對。


河邊村鄧會計:祖祖輩輩都住在木房子里,所以我堅持不想建木屋。


記者:你想蓋什么屋?


鄧會計:我想蓋外面那種磚混房,水泥澆出來的二層樓。


記者:你覺得那個好看嗎?


鄧會計:我當時沒想那么多。


記者:為什么爸爸爺爺都住木屋,你不愿意住了?


鄧會計:又小又矮。


記者:實際上你不愿意住木屋,是你不想再住矮、小、破的房子了?


鄧會計:對,我跟李老師說我不想住木屋,我要建磚房。


鄧林國的擔憂,也是河邊村村民的擔憂。他們祖祖輩輩住在低矮陰暗的木房子里,從未見過好看實用的木房子,自然也不太相信可以建成這樣的木房子。李小云自己設計出新居效果圖,在破舊的木房里向村民們展示。干凈的木樓,頂層還有寬敞的陽臺,好看的效果圖吸引了村民的注意。村民鄧雪梅率先站出來,讓李小云建設示范房。


記者:從設計到施工、到用料這些事情誰來做?


李老師:我們自己做。料從外面買,我開車到勐臘縣市場,勐臘縣建材市場都認識我。


三個月之后,河邊村第一棟新瑤家木樓建成,村民們大開眼界。有了示范引領,村民們也有了積極性,以前持觀望態(tài)度的村民積極主動加入建房大軍。


“村民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潛力 不要把我們的作用看得太大”


2017年底,河邊村大部分村民的新房都已經建起來了。一棟棟瑤族特色的干欄式木樓拔地而起,村內和村外基礎設施全部建成,河邊村發(fā)生了根本性的變化。


此時,距離李小云想打造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、客居與主居相融合的特色民居還有距離!靶≡浦氈行摹痹谡畬χ黧w性基礎設施和住房投入的基礎上,通過資助性基金支持和向社會籌集的方式籌得補充性資金,進行景觀示范、客房建設以及衛(wèi)生間的建設與改造。


李老師:在硬件建設過程中我們已經開始分批培訓,把村民組織起來到景洪北京那些好的民宿看人家怎么管理。我們團隊人員都是分配任務,大家一起討論這一輪工作任務什么?然后挨家挨戶檢查拖鞋是不是擺放到位?衛(wèi)生間干不干凈?毛巾洗的干不干凈……除了專業(yè)培訓,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是跟他們生活在一起。


李老師:我們有一個啞巴不會說話,命特別悲慘,離婚,孩子去世了。建房子的時候,我們優(yōu)先給她建。我特別發(fā)愁,她原來住的地方特別臟,怎么讓客人來住?房子建好后我很長時間沒關注她,有一天她看見我,讓我去看她的房子。進去以后,我的天,她的客房特別小,但布置得特別溫馨,我覺得比我們給她設計得還要溫馨。我特別感動,出來的時候眼淚都快出來了。


李小云:其實在扶貧這件事上,我們有時候把自己的作用看得太大了,貧困人口有很多方面做不到,不是他不會做,不是他懶惰,是結構性的原因導致他們沒有條件去做。每個人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,都有這種底色,有這種潛力。


給河邊村“斷奶” “讓農民成為發(fā)展的主體”


“瑤族媽媽的客房”建成運營,給河邊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。2018年收入總計80多萬,2019年收入100多萬。2020年上半年,即使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,收入也有40多萬。


客房的收入在改善著河邊村村民的生活,但李小云深知,客房是河邊村產業(yè)中重要的一環(huán),但不能成為唯一一環(huán)。如果河邊村產業(yè)結構過于單一,會面臨市場風險。而想要提高抗風險能力,就要讓收入多元化。在李小云團隊的引導下,河邊村開始養(yǎng)豬、養(yǎng)雞、釀酒、釀蜜、種木瓜、種芭蕉……


就在復合型產業(yè)的優(yōu)勢開始顯現,成果一點點惠及村民的時候,李小云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:注冊成立“西雙版納雨林瑤家專業(yè)合作社”,把客房餐廳的運營和合作社的管理,正式移交給全體村民。而他,則負責手把手培養(yǎng)村里的年輕人接替自己的團隊。


這個決定,并不是李小云突發(fā)奇想。事實上,讓農民學會自力更生正是李小云扶貧理念中的亮點。上世紀90年代,從國外留學歸來的李小云將“參與式發(fā)展”引入國內!皡⑴c式發(fā)展”,就是堅持農民才是農村發(fā)展的主體,主張通過自下而上的決策,充分激發(fā)農民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參與性。


李小云:年輕人有知識有希望,所以日常管理工作我們就都不管了。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和市場對接,我們要幫他們對接市場,市場一旦對接上就穩(wěn)定了。


從臺前指揮者變成背后支持者,李小云工作的動力絲毫沒有減輕。在扶貧路上一直探索,也是他一貫的風格。參考河邊村的發(fā)展模式,李小云還在湖北恩施、云南昆明等地的鄉(xiāng)村進行了鄉(xiāng)村振興方案的探索。如今,這些村莊的振興已經初見成效。

 
 
[ 資訊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違規(guī)舉報 ]  [ 關閉窗口 ]

 
最新發(fā)布
 
熱門點擊
 
網站首頁 | 版權隱私 | 使用協議 | 聯系方式 | 關于我們 | 網站地圖 | 排名推廣 | 廣告服務 | 積分換禮 | 網站留言 | 友情鏈接

民發(fā)發(fā)農業(yè)網是幫助農戶“種的出,養(yǎng)得好,賣的掉”的農業(yè)電子商務平臺,為農戶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
民發(fā)發(fā)農業(yè)網是親民的農業(yè)信息網站,助農惠民的好幫手
CopyRight © 2012-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., Ltd All Rights Reserved
皖ICP備09024770號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