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員中心
 
 
當前位置: 民發(fā)發(fā) » 資訊 » 三農科技 » 基層村官 » 河北大學生村官秦醒:設施大棚承載創(chuàng)業(yè)夢想

河北大學生村官秦醒:設施大棚承載創(chuàng)業(yè)夢想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發(fā)布時間:2014-04-29  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   瀏覽次數:264
導讀:  秦醒(左一)在和村民從車上卸菜苗。 陳亮 攝  4月16日,天氣清朗。  上午9時許,車出大境門,沿張沽線往崇禮方向行駛,...

河北大學生村官秦醒:設施大棚承載創(chuàng)業(yè)夢想 
  秦醒(左一)在和村民從車上卸菜苗。 陳亮 攝

  4月16日,天氣清朗。

  上午9時許,車出大境門,沿張沽線往崇禮方向行駛,道路兩側滿目風景。

  和旭的陽光,照在崇禮縣紅旗營鄉(xiāng)田野里扶犁彎腰耕種農民的背上,一幅古老的犁、一頭拉犁的毛驢、一位扶犁的老農、一位撒籽種的村婦,在桃花的映襯下,構成了一幅精美的圖畫。

  車在畫中行,人在畫中游。驅車大約40分鐘,我們來到了崇禮縣紅旗營鄉(xiāng)下雙臺村。

  這是一個被大山環(huán)抱的小山村。

  “大伙卸車慢點,這菜苗可貴了,好幾塊錢一棵,千萬別把苗弄壞了。”村蔬菜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門前,組織人們卸菜苗的就是下雙臺村支書、大學生村官秦醒。

  不戀城市當農民

  1988年,秦醒出生于崇禮縣高家營鄉(xiāng)西甸子村。

  西甸子村靠天吃飯,十年九旱。打小時起,秦醒就有一個夢想,長大走出山村,學有所成,回村建設自己的家鄉(xiāng)。

  懷揣著這個夢想,2004年,秦醒從張家口市三中以優(yōu)異成績考入長春大學建筑專業(yè)。

  “孩子,到了大學好好學習,咱這家里出個大學生不容易,供你上大學更不容易,該花的錢,一定要花,不該花的錢,千萬別瞎花。多學點本事,將來回來有點出息,把咱家鄉(xiāng)建設得更美麗。”上大學臨行前的晚上,父母坐在他的身邊,囑咐他說。

  由于父母都是農民,秦醒從小養(yǎng)成了節(jié)省的好習慣;由于良好的家風,在大學期間,他省吃檢用,平時很少上街,一有時間就泡在圖書館里,汲取知識營養(yǎng)。

  2010年他從長春大學建筑專業(yè)畢業(yè)了。

  這一年,他順利應聘到市區(qū)一家房地產開發(fā)公司工作,負責工地安全檢查。

  能夠留在城市,有一份穩(wěn)定的工作,著實令許多同學羨慕。

  然而,上大學臨行前父親囑咐的話時常在秦醒耳邊響起。

  終于,機會來了。

  一天,正在工地上,秦醒無意中看到報紙上有一則省里招聘大學生村官的啟事。

  “我在農村長大,對農村、對家鄉(xiāng)有著深厚的感情,我的夢想在綠色田野上。”想到這兒,秦醒毫不猶豫報了名,并最終以優(yōu)秀的成績考取大學生村官。

  先當村民后當村官

  “三年前,我剛來的時候,村民們看我一個戴著近視眼鏡的書生,都說我準成不了啥大氣候。”秦醒笑著說。

  2010年11月,他被安排到下雙臺村當村支書助理。

  任職一開始,村里的各項工作秦醒都參與。

  他走街入戶,盤腿坐在炕上,了解農民的所思所想。

  看村里來了大學生,村民們找他幫著寫材料、填表格、咨詢政策等。

  不管是大事、小事,秦醒都認真對待。

  很快,秦醒熟悉了農村工作、積累了經驗,也融洽了與村民的關系。

  “要想當好村官,就要先當好村民。”秦醒覺得,真正要融入村民,和村民有共同語言,就要與村民一起干。

  正在這時,市委組織部組織大學生村官進行設施農業(yè)技術推廣骨干培訓。

  在隨后三個月的學習過程中,他初步掌握了大棚蔬菜種植技術。

  秦醒意識到,如果把大棚種好了,不但能幫助鄉(xiāng)親們找到脫貧致富的門路,而且可以真正得到村民的信任和認可。

  愛上大棚這一行

  “咱們村里水好,村中這條河,常年有水,可以種明地,地下水很旺,可以種大棚。”秦醒說,種大棚離不開水,下雙臺村水好,為村民們大力發(fā)展大棚種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
  2011年,他自籌資金30多萬元,在老芽茬村東南部成功流轉土地40余畝,建設百利西紅柿種植大棚30個,建起了蔬菜種植園項目。

  他起早貪黑,觀察幼苗的生長情況,與園區(qū)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交流,聘請當地經驗豐富的農民進行指導。

  功夫不負有心人,目前,30多個蔬菜大棚已經開始創(chuàng)收。

  大棚園區(qū)的落成,不僅解決了所在村20多名閑散勞動力的就業(yè)問題,更為他帶領全村致富提供了平臺。為了讓更多群眾受益,他籌建了農村合作社,以此帶動村民更好地發(fā)展種植,走科學致富的路子。

  “我是紅旗營鄉(xiāng)元房子村的村民,離園區(qū)10里地,回家也挺方便的,來這兒干活已經兩年多了,一天80塊錢,一年干6個月,能掙1萬多塊錢呢。”當日,正在園區(qū)整地的郭榮說,家門口打工挺好的,能掙上錢,還能照顧上家。

  2010年12月,他和村主任共同注冊成立了萬家樂蔬菜農業(yè)合作社。農業(yè)合作社現在已有135戶菜農加入合作社,都以土地和大棚入股的方式加入。

  目前,下雙臺村已發(fā)展蔬菜大棚500多個,通過大棚蔬菜種植,全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1500元,增長到如今的4000多元。

  推廣三層膜新技術

  在崇禮縣紅旗營鄉(xiāng)下雙臺村,有一個種植大戶,叫王河,他發(fā)明了三層膜覆蓋的種植法。同樣是一畝地的大棚彩椒,三層膜覆蓋的大棚彩椒比單層膜覆蓋的產量增加50%以上,效益增收5000—8000元,而且所產彩椒果型美、顏色亮、甜度高,更受客商青睞。

  2009年春,祖祖輩輩種地出身的王河把兩個普通大棚改建為三層膜大棚,收到了奇效。每個三層膜大棚比單層膜大棚所產的彩椒增收6500元,扣除新增成本5000元,每個棚實際增收1500元。2010年他加大投入,改建了20個三層膜大棚。

  “所謂三膜大棚,就是給土地蓋一層‘被子’,即覆蓋一層地膜;搭雙層房子,即在第一層鋼架薄膜拱棚外一尺左右再覆蓋一層鋼架薄膜拱棚。”王河說,2012年,他繼續(xù)增加投入進行實驗,改建了50個三層膜大棚,效益可觀。

  秦醒從王河身上受到了啟發(fā),看到了農民致富的新途徑。

  秦醒讓王河當教員,給大家做示范搞培訓,把王河樹為致富榜樣和技術標兵,組織村民們紛紛效仿。

  現在村民們已看到了三層膜大棚的好處,家家戶戶把自家的大棚改建成三層膜大棚。就連一些在外地開金礦、飯店、搞房地產的老板也都紛紛回鄉(xiāng)流轉土地建設三層膜蔬菜大棚。

  如今,村中建起了三層膜大棚基地,成為村民致富的“搖錢樹”。

  農民因種菜而改變

  走進下雙臺村,“千畝蔬菜村”的牌樓映入眼簾,500多個白色的蔬菜大棚引人注目。

  在這個村中,家家戶戶都種大棚,被人們稱為大棚村,人們的生活也因種菜而發(fā)生了變化。

  當天,在一個大棚里,村民任進錄和妻子李玉萍正在整地,為近期內栽菜苗作準備。

  “我家今年準備還種三個大棚,繼續(xù)種小秦推薦的彩椒和西紅柿新品種,去年小秦給推薦的新品種的確不賴。”任進錄說,這三年,在秦醒的幫助下,他家的大棚越種越好,收入越來越高,去年3個大棚收入了5萬多元。

  妻子李玉萍插話說:“小秦帶我們真是走上了一條致富路。”

  柏油路、自來水、農家書屋、文化廣場……三年來,通過秦醒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,新農村建設面貌煥然一新。

  辛勤耕耘換來豐碩成果。2011年2月,秦醒被授予“張家口市大學生村官設施農業(yè)技術推廣骨干”稱號。2012年2月,秦醒擔任下雙臺村黨支部書記,同年7月,被市委授予“創(chuàng)先爭優(yōu)優(yōu)秀大學生村官”榮譽稱號。
 

 
 
[ 資訊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違規(guī)舉報 ]  [ 關閉窗口 ]

 
 
網站首頁 | 版權隱私 | 使用協(xié)議 | 聯(lián)系方式 | 關于我們 | 網站地圖 | 排名推廣 | 廣告服務 | 積分換禮 | 網站留言 | 友情鏈接

民發(fā)發(fā)農業(yè)網是幫助農戶“種的出,養(yǎng)得好,賣的掉”的農業(yè)電子商務平臺,為農戶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
民發(fā)發(fā)農業(yè)網是親民的農業(yè)信息網站,助農惠民的好幫手
CopyRight © 2012-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., Ltd All Rights Reserved
皖ICP備09024770號-3